其实方言无论东西南北,都带着当地的泥土气息,谈不上什么幽默风趣,说白了就是一个土字。这是针对域外人而言,他们往往听不懂,一旦弄懂了就觉得可乐,就是开心一笑。
东北的方言很多,听上去很土,细琢磨确实是很可乐。幽默风趣是语言艺术,跟方言根本不搭边。
风趣幽默,取决于怎样引用方言。如果是东北人聊天,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外地人会听得云里雾里。要听他们的发音,决对逆袭新华字典。要想从中获取乐趣,得看他们的行为举止。有的像低声下气的赵四,有的像趾高气扬的东北虎。这你才觉得可乐,要看气质。
说东北方言因人而异,年长的习以为常,年轻人要是说几句方言,却能把人逗乐了,也要看时间和地点。如果常挂在嘴边,外人会认为土的掉渣,倒被人取笑。
这里仅举一句:“猫下了”,请问除了东北人,还有谁懂的?弄懂含义,表面上看不觉得幽默风趣,还需细细研究。
我对许多东北方言都不感兴趣,唯有对这句“猫下了”,研究了几十年。为什么把生孩子,坐月子说成是“猫下了”?往深奥处研究,不得要领。最后想到简单处,才明白原来生孩子是暴露了隐私处,不好意思躲起了猫猫。
关于东北方言,东北人有自己编的顺口溜,很有风趣:义头夜,赛银又。赛的银又流银油。翻译过来是:日头热,晒人肉,晒的人肉流人油。
东北方言很多。光一个“整”字内涵老丰富了。一个外地人去东北做客,东北人热情好客,酒桌上一个劲的招呼客人整啊整啊,客人不知道什么意思,便问整是干啥。东北人说,整就是吃的意思。酒足饭饱,客人要去洗手间,不巧马桶堵了用不了。东北人那个急啊直喊:“这咋整!”搞得客人一头雾水。我有个朋友谈了一个东北女孩,睡过以后感觉有点hold不住想分手,便装孙子冷处理不联系。过了半个月,女朋友打电话过来说自己怀孕了。朋友心想才半个月怎么会这么快。就说不是他的事。气的女朋友大骂:“你不负责任我找人整死你!”吓的他一个月没敢出门。东北人无论男女都非常豪爽,说话直来直去不会绕弯子耍心眼。饭店里女的喝酒抽烟比男的都厉害。只要你敞亮,他们肯定会稀罕你。
东北的方言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变化,例如地道的黑龙江哈尔滨人的方言就受到了中东铁路时期的俄罗斯人🇷🇺的影响。[偷笑]
例如以前哈尔滨姑娘穿着摩登时尚,而穿的布拉吉更是姑娘们的夏季的最爱,而布拉吉就是取自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这种连衣裙有着俄罗斯民族特有的特色。[笑哭]
还有就是有的老哈尔滨人会说谁家的谁谁从笆篱子里处没出来呢?这里的笆篱子就是取自俄语“监狱”的意思。在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当中有提到:“那是干啥呢?叫我蹲笆篱子吗?”,就是指的蹲监狱或为蹲牢房的意思。[呲牙]
很多朋友旅游来到哈尔滨都会要喝“苏泊汤”这是一道俄罗斯风味的汤菜。苏泊,是俄文“суп”的音译,汉语汤的意思。可见,苏泊(суп)在俄语中是汤的泛指。[可爱]
时间有限,最后再说一个大如锅盖的“大列巴”,在俄文中,列巴是面包的意思。在它的前面加了一个“大”字,就是老哈尔滨人心中那份回忆、那份带有记忆味道的秋林大列巴。
很多人形容的东北的方言很有趣,但哈尔滨的这种独特人文的方言更有着其独特的含义与城史。[来看我]
1、在东北,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有一种脑残,叫山炮;有一种丑,叫磕碜。
2、在东北,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显摆,叫得瑟;有一种讨厌,叫各应;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